在新加坡,在家釀制啤酒的人,這兩年增加約兩成。
家釀啤酒達人胡建銘是其中之一。他于五年前對自釀啤酒產生興趣,去年考獲美國BJCP啤酒評審資格。
他說:“在家釀酒一半是科學,一半是手藝。每一種配方都是挑戰(zhàn),你永遠不知道啤酒最后會不會好喝。”
在釀制過程中,家釀啤酒達人們已先“醉”了。
在本地舉行婚宴,含酒精的飲料是喜宴的一大開銷,主因是政府對酒精抽取重稅。但是對下個星期六舉行婚宴的方顗婷(29歲)和尼古拉斯(Nicholas Lewty,31歲)而言,他們就少了這筆開銷,因為婚宴上的啤酒是他們自己釀制的。
尼古拉斯興致勃勃地介紹:“我為婚宴特別釀制三種啤酒——酸啤酒(Lambic beer)、淡色愛爾啤酒(Pale Ale)與牛奶巧克力黑啤酒。每種啤酒約19公升,花了將近三個月釀制。”
五年釀制超過150種口味
來自英國的尼古拉斯是一名工程師,2010年因嫌本地啤酒昂貴,決定購買釀酒器,在家釀啤酒。結果一發(fā)不可收拾,釀啤酒竟成了他的嗜好,也影響方顗婷一年后跟他一起釀酒。經過多年嘗試,尼古拉斯至今已釀制超過150種口味的啤酒,包括獨特的“班蘭葉咖啡啤酒”“薄荷巧克力啤酒”等。
尼古拉斯和方顗婷設立網站beercanlah.com,并組織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家釀啤酒的魅力。問他為什么熱愛釀啤酒,尼古拉斯笑言,他喜歡鉆研不同的啤酒口味,而且每一種口味都不重復制作。
身為雜志美食記者的方顗婷則說:“不同食材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口味的美食,啤酒也一樣,你也能加入很多不同材料,創(chuàng)造出令你驚喜的口味。在尼古拉斯指導下,我釀制啤酒的過程還蠻順利的,第一種釀制的啤酒是淡色愛爾啤酒,味道蠻不錯。”
五金店購買鐵桶DIY
另一名家釀啤酒達人是航空公司職員胡建銘(37歲)。2010年,他無意中在圖書館讀到自釀啤酒的書而產生興趣,上網搜尋更多資料,然后到五金店購買鐵桶等基本器具,開始了家釀啤酒的嗜好。去年底,胡建銘考獲美國BJCP啤酒評審資格。
胡建銘喜歡嘗試復制外國啤酒的口味,去年還為兩個寶貝女兒的五歲和三歲生日,釀制特別口味的啤酒。他說:“在家釀酒一半是科學,一半是手藝,這點很吸引我。你永遠不知道釀制的啤酒最后會不會好喝,每一種配方都是不同的挑戰(zhàn),只要犯一個錯誤,就會前功盡棄。”
基本家用釀酒器并不貴
本地目前有兩家店專門售賣釀制啤酒的材料——位于里峇峇利路的HomeBrew Co-Op與位于金文泰的iBrew。兩家店的老板在受訪時說,過去兩年的生意增長約兩成,有越來越多本地人開始在家釀制啤酒。
HomeBrew Co-Op的老板梁斯為(39歲)受訪時說,平均每個月賣出12套基本家用釀酒器。“小型釀酒廠如Brewerkz和Paulaner在10多年前率先開始本地精釀啤酒潮流,隨著更多人接觸及認識精釀啤酒,一些人也會想在家里釀制自己喜愛的啤酒。”
iBrew老板李會忠(51歲)同意梁斯為的看法,不過他認為掀起家釀啤酒潮流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本地酒稅在兩年前提高,推高啤酒價,一瓶普通啤酒目前在咖啡店賣超過六塊錢,一些啤酒愛好者于是想在家釀啤酒,希望能省一點錢。”
基本家用釀酒器約180元,初學者只要購買灌裝濃縮麥汁糖漿(30元左右),便可在家釀啤酒。兩名店主表示,歐美人客戶占六成。李會忠認為,這可能是西方人有喝酒的文化,喝慣家鄉(xiāng)的便宜啤酒,所以更有動力在本地釀酒。
每年有釀啤酒賽
為了鼓勵更多人在家釀制啤酒,李會忠自2006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場名為“iBrew Challenge”的釀啤酒大賽,去年吸引320人出席,其中三分一是本地的家釀啤酒愛好者,他們一共交出65種不同口味的家釀啤酒。(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方顗婷與尼古拉斯是2014年比賽的參賽者,她笑說:“那場比賽,我是唯一的女釀酒師。雖然沒獲獎,但我把釀制的淡色愛爾啤酒都送給現場觀眾品嘗。一些大叔起初以為我是服務員,不敢相信啤酒是由一名女生釀出來的,甚至還出問題考我。看到他們驚訝的表情,真的讓我很有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