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市場重來不缺并購的話題,而并購表面下埋藏的深層次的意義指向于擁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3月2日,華潤啤酒董事會宣布已經和百威英博訂立了買賣協議,百威英博有條件同意促使被其收購的SAB米勒出售及華潤啤酒已有條件同意收購SAB米勒持有的華潤雪花啤酒49%的股權。
這代表雪花啤酒還是回到了大股東華潤的懷抱里,而對其垂涎已久的百威英博則無緣這個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啤酒企業,從此,雙方從傳聞的“家人”變對手。
雪花全部歸身華潤
在華潤啤酒董事會宣布的買賣協議中,百威英博有條件同意促使SAB米勒出售及華潤啤酒已有條件同意收購SAB米勒持有的華潤雪花啤酒49%的股權。根據雙方的協議,這49%的股權價值16億美元,折合124.40億港元。
在交易之前,大股東華潤啤酒持有華潤雪花啤酒的51%股權,外方則持49%。按照合資時的安排,外方一旦出售股權,中方有優先購買權。
對于此項交易的內容,競購方百威英博和當事方雪花啤酒在回應《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以公告為準。
曾經,百威英博和SAB米勒之間一波三折的并購曾轟動全球。最終在去年十月,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SAB米勒終于同意了與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聯姻”。這場豪門婚姻意味著,未來全球銷售三罐啤酒中就有一罐屬于同一家公司。
由于SAB米勒持有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華潤雪花49%的股權,而百威英博則是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三的啤酒公司。業內直言,一旦兩者合并,兩者將會占有中國42%的市場份額,直接改變中國啤酒行業的游戲規則。但事實證明,百威英博這個愿望落空了。
有關百威英博競購SAB米勒所持有的雪花啤酒的49%股權的傳聞已久,按照邏輯推理,百威英博不會輕易放棄這塊在中國啤酒市場份額第一的蛋糕。只是令人疑惑的是,究竟是原因導致其未能“得手”?
今年初,華爾街日報還曾報道,百威英博嘗試保留該股權。不過,沒多久,話鋒一轉,百威英博首席財務官對外媒稱針對SAB米勒的整合計劃正在進行,“不過我們的焦點放在獲得必須的監管許可上,以讓我們可以在下半年完成該交易”。當時就有評論,下一步百威英博可能會把SAB米勒在華潤雪花里的股權出售給華潤方面。
這似乎也為接下來的股權交易埋下了伏筆。業內知情人士分析,百威英博此次沒有競購成功,不排除和反壟斷有關。畢竟之前已經有先例。當初英博與美國AB公司合并時,因為涉及壟斷和中國啤酒行業的影響太大問題,AB公司持有的青島啤酒股權不得不剝離。
從“家人”變對手
“百威英博收購雪花啤酒失敗,意味著無論是在中國市場上還是全球啤酒市場上,百威英博和雪花之間都將變成競爭對手。”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低端啤酒市場上,雪花啤酒相對百威英博仍然是具有優勢的,未來二者之間的競爭將主要圍繞中高端啤酒市場展開,在全球市場上,雪花啤酒在未來幾年依舊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而雪花啤酒之所以能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還因它占據了國內啤酒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擁有“雪花”、“金威”的華潤啤酒,是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商,2014年該公司在國內擁有98家啤酒廠。百威英博則是全球第一大啤酒商,在中國份額排名第三,2015年直追青島啤酒份額。根據華潤雪花的官方資料顯示,在2014年,該公司的市場份額是23.2%,青島啤酒為18.4%,百威英博是14.0%,燕京啤酒為10.7%,嘉士伯為4.6%。
高盛機構分析,一旦這種結果形成,行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華潤雪花可能更難去完成目前的高端化,那時候,每升售價可能只有低單位數增長,運營利潤率會從2015年的7%下降到2019年的5%。
不過,華潤集團自身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未來雪花啤酒將繼續走中高檔路線以提升產品單價,希望平均銷售價可以持續增長。”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黎汝雄此前表示,同時,華潤集團承諾會向該公司提供100億元貸款額度用作未來發展及收購,公司將會主力用于收購內地啤酒同業。
目前國內啤酒市場的集中度比較高,五大啤酒巨頭占據了整個市場80%以上的份額,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啤酒市場正在逐漸高端化,中高端啤酒市場份額增長迅速。盡管雪花、青島、燕京這三大本土品牌占據了中國啤酒市場的6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在高端啤酒市場上,進口啤酒仍然占主流,隨著國產品牌加快產品高端化,未來國內高端啤酒市場或將成為各啤酒企業相互爭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