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海鮮、動物內臟,愛喝啤酒,由于長期保持高嘌呤飲食,長沙34歲的梁先生膝左膝關節鼓出一個拳頭大小的包塊,摸起來“堅硬如石”,到醫院檢查治療,醫生通過微創手術為他取出一個約為8CM×7CM的“痛風石”。
“我左膝關節疼痛、長腫塊快1年了,前些日子情況越來越嚴重,完全沒辦法行走。”躺在長沙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病房內,34歲的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在廣東某部隊服役,當兵期間特別愛吃海鮮、動物內臟和啤酒等食物。“每次完成部隊訓練后,就和戰友們一起約著去吃海鮮喝啤酒。”可時間久了,梁先生發現自己的腳踝部逐漸紅腫、疼痛,嚴重時根本無法完成部隊的訓練任務,近1年來,還慢慢累及到了膝關節,出現了膝關節腫塊,摸起來堅硬如石頭,行走時可以明顯感覺關節內有摩擦感伴彈響,就像關節里面進了“沙子”似的。
前不久,梁先生的左膝蓋痛得連路都沒辦法走,只能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住院。醫生檢查發現,他腳踝、膝蓋等處腫脹疼痛主要是由痛風所致,而且在他的左膝關節內有大量尿酸鹽結晶沉著,形成一個巨大的“痛風石”,導致關節內軟骨廣泛炎性改變并破壞。醫生通過膝關節鏡微創治療的方式,為其切除了一顆拳頭大小的“痛風石”,足有8CM×7CM大小。
“眾所周知,痛風是由于進食了高蛋白的食物,而且身體又無法將其代謝產物嘌呤及時排出體外,從而導致體內尿酸增高,引發的一系列癥狀。”據長沙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主治醫師余敏介紹,蝦類、貝類、海參、海魚、海帶、海菜等海產品是痛風的重要誘因,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嘌呤,如果食用時飲用大量啤酒,會產生過多尿酸,進而引發痛風,體內過多的尿酸會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從而引起關節和軟組織發炎。“痛風石”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癥的一種臨床表現,是由于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于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后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并存。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
“痛風患者可出現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余敏醫生提醒,有痛風或潛在痛風危險的患者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嚴格控制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飲食攝入,少飲啤酒,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控制體重,堿化尿液。在痛風急性發作期切莫強忍,盡快到正規醫院做對癥治療,以緩解疼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