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盛夏,港城各種啤酒燒烤廣場活動盛行起來。在海濱煙臺,吃海鮮喝啤酒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吃法,這幾乎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不過,市疾控中心營養專家昨日發布健康警示:吃海鮮的時候,盡量不要喝啤酒,否則容易誘發痛風。
吃海鮮喝啤酒血尿酸急劇升高
在夏天,冰涼的啤酒加上美味的海鮮,對于很多人而言格外具有吸引力。但是,海鮮作為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 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至于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同時,過敏體質者、神經性皮炎和濕疹等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海鮮。因為海鮮的大量動物蛋白容易使過敏體質的人產生問題。再加上喝酒會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了過敏癥的發生。“痛風是一種很頑固的疾病,很難根治。”市疾控中心食品營養與學生保健科科長王朝霞指出。平日里,有些通風患者,戒酒或治療一段時間后,病癥緩解。當再次出現一瘸一拐、關節腫痛的情況時,大都是又喝啤酒吃海鮮了,痛風被誘發。
喝酒過量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一旦得了痛風,在飲食上注意些啥?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首先要做到限制飲酒或戒酒。大多數痛風病人在年輕時都覺得身體很健康,吃大量動物性食品,高嘌呤食物,都存在過量飲酒的情況。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而乳酸能抑制體內尿酸排出;當一次性喝酒過量時,酒精會使血清尿酸含量急劇升高,造成痛風急性發作。如果長期飲酒,即使喝的不多,酒精也會刺激體內嘌呤升高,蓄積更多尿酸鹽,造成痛風。
同時,注意平日多飲水。大量飲水可以將蓄積體內的尿酸分解或稀釋血液尿酸含量,預防痛風病的發作或惡化。正常人每天飲用2500ml水即可滿足身體需要,我們建議痛風病患者每天至少喝2500ml,最好達到3000ml。
痛風少吃高嘌呤食物
市疾控專家介紹,痛風的發病原因與遺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因素有關,但它的急性發作常常與大吃大喝有關。無節制地飲食可使血尿酸濃度迅速達到高峰,導致痛風出現隨時發作的風險。控制高嘌呤的食物攝入,尤其防止短期內迅速聚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調節飲食結構是預防痛風發作的非常重要環節。
一般飲食分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類。痛風患者應該了解食物中嘌呤的大致含量,做到心中有數。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50毫克以上的為高嘌呤類,主要有豆苗、黃豆芽、蘆筍、香菇、鱈魚、海鰻、動物肝臟、蚌蛤、干貝、帶魚、鏈魚、雞湯等。每100克食物中含50毫克~150毫克嘌呤為中嘌呤類,主要有肉類、魚、蝦、螃蟹,豆類以及筍干等。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的為低嘌呤類,主要有五谷類、蛋類、奶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和油脂等。
痛風病人應少吃中嘌呤食物,不吃高嘌呤食物。這樣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不至于產生尿酸鹽結晶,從而使關節組織免受損傷。對于那些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肉類等,可先將肉煮熟去湯后再食用。常見的低嘌呤食物有葡萄、菠蘿、蘋果、香蕉、木瓜、梨、皮蛋白、橙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