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第18屆中國國際啤酒節博覽會即將落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最會玩兒的游客不是嗨歌熱舞、推杯換盞,而是鬧中取靜,在中央華表廣場品自釀啤酒。
自釀啤酒體驗活動在啤酒節博覽會上已經開展4年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和市民被自釀啤酒的魅力所吸引,有的甚至已經成為自釀啤酒的發燒友,自釀設備一應俱全,想喝啥口味的啤酒,自己釀。不過,自釀啤酒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是件既耗體力又燒腦力的活兒,釀一次啤酒至少21~28天才能喝,然而,釀成功了,那就是個中幸福自己品了。自釀啤酒,100個人釀有100種味道,不同度數的酒要在不同的溫度喝才更有味兒。
看起來,自釀啤酒喝起來要比工業化生產的啤酒費勁兒得多,為什么真正會喝酒的人要喝自釀呢?來聽聽大連工業大學啤酒專業的馮舜老師怎么說。“工業啤酒有先天的技術缺陷,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高級醇處理不掉,因此喝多了的人第二天會有頭痛感。而自釀啤酒則不會出現高級醇,因而喝多少都不會頭痛。”馮舜介紹說,從專業上說,6~10度的啤酒屬于低端啤酒,10~14度的啤酒屬于高端啤酒。因此,在歐美,10%的人都喝自釀啤酒,也叫精釀啤酒。在啤酒節博覽會現場,馮舜帶來了他在實驗室釀制的啤酒。因為所使用的麥芽、酒花等原料的不同,啤酒的顏色異彩紛呈,淡黃色、琥珀色、棕褐色。記者注意到,在倒酒之前,馮舜總是從冰箱里拿出冰鎮過的啤酒杯。“這是因為不同的啤酒要在不同的溫度喝,口感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