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濟南啤酒文化節于昨晚落下帷幕。在10天的時間里,啤酒節用獨特的魅力渲染著濟南夜生活,給市民和游客送去屬于濟南特色的消夏方式。這一屆啤酒文化節,從規模、效益、人氣及形式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一桶酒”灌裝著城市開放
在眾多夏日啤酒節里,這屆啤酒節明顯與眾不同——
兼容并蓄,讓品牌不設限。這次啤酒節不設品牌門檻,任何品牌都可參與其中,觀眾多種品牌啤酒對比著喝,更過癮。
分散舉辦,讓選擇更多元。本屆啤酒節共分5個會場:主會場、舜耕會場、經四路會場、文東會場、南部山區會場。分散舉辦可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為市民提供多樣化選擇,對周邊消費的拉動更具廣泛性。
博采眾長,讓參與更廣泛。啤酒節舉辦宗旨與商家企業的需求“合拍”,5個會場都與啤酒節的狂歡宗旨融合起來。
土洋結合,讓檔次大提升。本屆啤酒節借助濟南具有良好口碑社會企業場所,實現文化節與餐飲消費相結合。有室內的主題餐廳,也有室外的啤酒大棚。啤酒節上有原汁原味德國阿科博啤酒和德式西餐,也有本土的燒烤品牌。西餐巧搭燒烤,本土和洋味巧妙結合。
“一杯酒”發酵著經濟活力
在啤酒節舉辦期間,舜和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任興本坐在阿科博餐廳,打開手機上的“滴滴代駕”軟件,發現店周圍的“代駕小哥”數量竟是平時的2倍多。
任興本說,他經常用代駕軟件測試每個分店的人氣。“‘代駕小哥’肯定要跟著顧客走,哪個店喝酒的人多,他們就圍在哪里。”仔細分析發現,三個方面原因讓“代駕小哥”留守攬活:高人氣就有高代駕率;接連的“翻臺”,代駕呈流水之勢;啤酒節狂歡氛圍,讓人禁不住品嘗一番,但飲酒不開車,必須找代駕。船動力、牛陣、哈啤酒吃哈喇等分會場也不斷上演著“翻臺”好戲,而遠在南部山區的金象山景區,一到周末也人氣爆滿,晚上的啤酒篝火晚會,成為吸引市民南山夜宿的重要原因。
濟南啤酒節的舉辦,為參與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拉動相關經濟消費,成為濟南夜間休閑的一股重要帶動力。市民也希望,濟南這樣接地氣的啤酒節多辦幾場。